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律师事务所声称可以通过" 债务重组 "、" 停息挂账 ",让负债人不再为债务逾期问题忧心忡忡。然而,这些 " 法律援助 " 究竟是负债人的救命稻草,还是精心设计的二次收割呢?
记者假扮成负债人,深入调查了一家名为 " 思济 " 的律所。记者列举出自己的债务,共 3 家银行,4 家网贷,共负债 35 万,其中一家已经逾期。
在这里,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套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去 3 家银行协商谈分期,利息减免;网贷可以做分期,也可以选择本金一次性结清,利息全部减免。
同时,工作人员还提供了另一种 " 延期还款 " 的方案,称更能缓解还款压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用居委会开的假证明,客户给我这个东西,我一眼看就是假的,但我当不知道。居委会开的‘这个人因为重大病症什么的’,支付宝会打电话给这个居委会去查。他留的居委会电话也不是正儿八经居委会的,是谁的?朋友的,自己的小号,都有可能。我手上有成功的客户,但是延期成功的也只有两成。"
其次,关于催收电话的处理,工作人员表示只需办张新手机卡,将欠款平台原来绑定的手机替换掉,律所就会帮忙处理。然而,工作人员也坦言:" 我们只能接到 3 至 4 成电话,4 成都够呛,紧急联系人的电话不会没有,只能说少一点。"
当谈到费用时,工作人员表示 35 万元的负债金额,需要支付 2 万多元的处理费,并签订两份合同。然而,记者发现其中一份合同的乙方竟然是一家与律所无直接关联的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奉公民商事调解中心。"
为什么要签两份合同?而且还要和一个从头到尾没有露过面的调解中心签呢?
律所工作人员这么解释:" 一份是律所抬头,一份是调解中心抬头。我们会把案子交给调解中心,因为很多事情只有调解中心能做,我们不能代替你协商的。调解中心也是政府的,知道吧?钱也是调解中心收的,我们律所就拿 500 元,但是我们在结案之后,调解中心会给我们返点,返 10%-30%。"
记者通过爱企查发现,这家调解中心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主管。拨通网页上的联系方式后,该调解中心的负责人洪先生表示,他们确实在广东珠海有一家合作的律所,借用他们调解中心的资质,在和金融机构谈业务,但上海的情况不清楚。经过一天的核实,这位负责人又告诉我们," 像调解中心,包括法律咨询公司是不能投广告的。所以说珠海的律所可能是跟上海的律所有一个合作,先把广告这个先投放出去。" 至于上海律所收取的费用大头交给他们调解中心的事情,对方表示 " 让业务的负责人给你打电话再沟通一下。"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接到业务负责人来电,且调解中心负责人电话也无法拨通。
实际上,在网上,有不少人发帖称自己选择过这类 " 债务优化 " 法律服务,但最后钱交了,事情却没解决。
长期处理借贷纠纷案件的后援律师秦裕斌透露,从放贷到催收再到 " 反催收 " 代理中介,一条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有些 " 代理维权法律中介 " 就是从贷款中介衍生出来的。
" 因为他熟知贷款当中的黑灰的一些地带,他出来重新从事这个反催收行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知道你的漏洞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来攻击以前同行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专业。这是典型的当今金融生态圈下一种不被法律所认可的黑灰产业。"
这些法务团队的协商手段,也极易触犯法律红线。秦律师指出," 比如说伪造他是残疾人,甚至我还听说过有伪造这些债务人死亡证明的,那么这有可能涉及到的是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证件罪。"
对于负债人来说,如果真的通过这些违法犯罪的手段逃债成功了,那么 " 负债人本身完全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的共同参与人。"
而如果不成功,负债人也会因为支付高昂的处理费而再次受骗。
目前,这一乱象已经给正常的金融秩序带来了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2025 年 3 月 27 日," 清朗浦江 · e 企共治 "整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此次行动将对以 " 债务优化 " 为幌子做非法代理维权的行为进行整顿。上海市委网信办表示,将督促互联网平台从源头着手规范网络空间的金融信息传播,并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对 " 非法代理维权 " 行为进行打击。
来源:案件聚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