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美国历史上5次发动“关税战”伤人害己,仍执迷不悟原因几何?

  • 情感
  • 2025-04-13 10:19:03
  • 6

美国滥施关税,害人又害己。在近 40 年前的 1987 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就曾在全国广播讲话中公开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看似是爱国行为,实际上却是在伤害美国。让我们来看看里根当时是怎么说的。

时任总统里根

加征关税是在伤害美国

美国时任总统里根表示,当初有人高喊“让我们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时,看似他们在通过保护美国的产品和就业来表现爱国,这有时会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但最终难以持久。高关税必然招致别国报复,引发激烈的贸易战,结果是关税越来越多,贸易壁垒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少。那么最坏的情况就会发生,市场出现萎缩和崩溃,企业和工业关闭,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美国历次关税战

伤人害己的“七伤拳”

里根为何要强调警惕加征关税伤害美国自身?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曾多次在这个问题上受过惨痛的教训。

央视记者 刘旭:发动“关税战”是美国政府的惯用手段。自 1776 年建国以来,美国多次试图通过提升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但都未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这么一门叫作“七伤拳”的武功,看似威猛但是欲伤人先伤己,而美国历次加征关税正如这“七伤拳”,一拳拳全都打在了自己身上

1897 年

麦金莱签署《丁利关税法》

1897 年,美国共和党人威廉 · 麦金莱入主白宫。他在任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签署《丁利关税法》,大幅提升羊毛、棉纺品、丝绸和糖等商品的关税,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至 52%

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涨,同时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亲历了阵痛之后,麦金莱在执政后期反而变成一名开放贸易的支持者。他在 1901 年的演讲中表示,“商业战争无利可图”。

1930 年

胡佛签署《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

1930 年 6 月,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任总统胡佛不顾 1000 多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签署《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对 2 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该法生效后,其他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措施。数年间,美欧贸易量锐减三分之二,全球贸易也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大萧条中越陷越深

有分析指出,《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外溢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原因。

1971 年

“尼克松冲击”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扩大、大量黄金外流。

为应对困局,1971 年 8 月,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在未与任何盟友协商的情况下,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同时还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 10% 的附加费,以确保“美国商品不会因不公平汇率而吃亏”。

这一单边举措令世界惊愕,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导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紧张,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美国的失业率与通胀率持续上升

央视记者 刘旭:可以说,在里根时期之前,美国在加征关税问题上吃尽了苦头,这才导致了美国从 80 年代起开始奉行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政策。然而,进入 21 世纪之后,随着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忘了伤痛的美国政客又开始练起了“七伤拳”。

2002 年

小布什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

21 世纪初,美国钢铁行业不景气,时任总统小布什希望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

2002 年 3 月,小布什政府宣布对 10 类进口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 30% 的关税,为期 3 年。这一政策给美国钢铁行业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但导致钢铁价格高涨,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成本飙升,相关企业苦不堪言。据统计,2002 年美国因钢铁关税流失约 20 万个工作岗位,远超当时美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就业人数。最终,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关税违规,小布什政府不得不提前撤销这一政策。

2018 年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

2018 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再次发动贸易战,对进口钢铝和其他产品加征关税,遭到多国反制。研究显示,这场贸易战导致美国失去了 24.5 万个工作岗位,美国实际总收入每月减少 14 亿美元,美国消费者每月额外花费 32 亿美元。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信誉严重受损,而特朗普通过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意图也并未实现。

为何美国执迷不悟仍要发动关税战?

既然美国历次滥施关税都害人害己,那为何美国仍无视历史教训、屡屡要加征关税?

央视记者 刘旭:美国作家马克 · 吐温有一句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它总会有相同的韵律”。高关税损人不利己,那么为何美国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关税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几条原因。

原因一:美国自身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可以看到,无论是 1930 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出台,还是 1971 年“尼克松冲击”的到来,或者是 21 世纪美国小布什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加征关税,其直接原因要么是美国经济整体低迷,要么是美国部分重要行业陷入不景气,美国政府这时候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解决自身经济问题,而是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试图将压力转移到外部。换个角度说,每当美国又开始搞这一套时,往往就说明美国自身经济又出现严重问题了。

原因二:美元霸权体系致贸易逆差持续产生

二战以来美国历次加征关税往往打着削减贸易逆差的旗号。而分析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恰恰在于其一手打造的美元霸权体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元一直是全世界事实上的“储备货币”,美国在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方面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希望实现长期贸易顺差,但另一方面因为美元的主导地位,各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美元被输送到海外,导致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不过,这些流向海外的美元最后大部分又以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投资的形式回流到美国,美国正是通过美元的这一循环过程收割海外发展红利。

美联储在 2018 年的文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当美国仅通过印钞或发行债券就能从世界市场购买商品时,它就注定会持续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在一个自己长期受益的体系中,片面地拿贸易逆差来说事儿,这正可谓美国经济霸凌行径的体现。

原因三:美国国内经济问题政治化

美国分析人士还指出,对很多推动加征高关税的美国政客而言,关税只是个政治工具,主要目的是在选民面前展现强人姿态,其背后往往是吸引选票、巩固票仓的政治意图。

对此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在 1987 年的那次全国广播讲话中就提到,“有些人想迅速获得政治优势,他们为了获得对某些利益团体的短期吸引力,不惜以破坏美国经济前景为代价来推动保护主义。”而现在的情况,和当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央视记者 刘旭:对于美国政府不顾历史教训、滥施关税,美国舆论普遍对这一举动将给美国造成什么影响持悲观态度,认为美国政府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风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 · 弗里德曼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更是直接感慨说:“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