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彭水萍
|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
NO.1 工信部: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做强做大
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张云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产融合作,进一步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实施全国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推动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措施,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优质企业做强做大。
NO.2 工信部: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
1月2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工信部将继续抓好“建、用、研”,推动信息通信业发展实现三个“升级”。一是网络演进升级,完善“双千兆”网络升级政策,试点部署万兆光网,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二是融合应用升级,打造5G应用“扬帆”和“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三是创新能力升级,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适时扩大电信业务开放,推动信息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NO.3 十四部门:打造建设应急通信产业集群
1月21日,据工信微报官微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推动应急通信产业生态繁荣。建设应急通信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骨干企业。突出行业引领,发挥学会、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完善应急通信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指导性产品目录,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NO.4 工信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品下乡
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不断夯实扩大内需战略的供给基础,进一步丰富百姓的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以历史经典、时代优品、潮流新锐三个大类为重心,加快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着力培育千件优质品牌,打造一批国际一流消费品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品下沉到乡镇和农村,让更多优质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NO.5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表示,下一步,将聚力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把这些行业规模大、关联广、带动强的效应充分释放出来。加大对工业大省、工业大市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着眼“十五五”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投资项目。
NO.6 《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发布
1月21日,据广州人大消息,《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已于2024年11月29日经市第十六届人大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5年1月12日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2月28日起施行。《条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空域、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发展、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在法治轨道上为新兴产业发展开辟路径,推动广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NO.7 英伟达机器人高管到访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心
近日,英伟达机器人技术业务副总裁Deepu Talla一行到访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Deepu Talla表示,将在2025年推动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在长达两小时的深度座谈中,创新中心与英伟达就世界模型、数据生成、高精度先进仿真器和机器人全身控制等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规划了相关合作事宜。
NO.8 上海国地中心将推出人形机器人2.0版本
在国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启用仪式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从养老服务场景开始走向量产与广泛应用。江磊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增长迅速,2024年产值已达27.6亿元,预计2025年将翻倍至53亿元,2029年有望达750亿元。人形机器人被视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技术,2025年将成为量产元年。国地中心将推出人形机器人2.0版本,并强调行星减速器等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NO.9 华为手机时隔多年重回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1月21日,Counterpoint发布手机销量月度报告,其中,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2%,成为2024年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季度。第四季度,华为位居市场份额榜首,其后是小米和苹果。Counter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Mengmeng Zhang表示:“在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以18.1%的市场份额跃居榜首,这是自美国禁令以来,华为首次重新夺回市场领导地位。”
NO.10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
1月21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透露,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能容纳超1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未来,上海将重点推进“1+N”虚实融合训练场建设、加速应用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此次启用的训练场是“1+N”格局中的核心,首期部署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助力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