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曹名长:基金界的“扫地僧”

  • 文学
  • 2025-02-07 10:50:05
  • 18

  来源:资管网

  春节前夕,中欧基金公告,曹名长因个人原因自即日起卸任中欧价值发现、中欧潜力价值、中欧成长优选、中欧恒利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并由同样来自价值组的蓝小康、罗佳明、沈悦等基金经理团队接任管理。

  曹名长是公募圈的明星基金经理,从2006年算起,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已近二十年。能够成为基金经理中的“顶流”,一方面,穿越多轮牛市周期,整体业绩表现出色;另一方面,也是公募圈为数不多一位能够长周期持续践行传统价值投资理念的珍贵样本。

  初见曹名长,大约应该是十五、六年前的时候。彼时的曹名长还在新华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当时新华基金成立时间不久,但在投资总监王卫东的带领下,投资风格比较凌厉,业绩弹性也比较大,在那时的新锐基金公司中比较显眼。另外一家相似时间成立的基金公司是华商基金,业绩也比较突出。财经媒体经常将两家公司进行对比。时过境迁,二十年后,华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以及行业影响力已经远超新华基金,令人感慨。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原因也比较复杂。

  那个时候,新华基金还比较重视与财经媒体的交流,基金经理经常出来分享观点,而王卫东和曹名长是给人印象比较深的两位。印象之中,曹名长为人谦和,不喜言辞,书生气比较重。每次都是朴素的衣着,不加修饰的外表,有点胡子,又不像是特意留的,看上去显得比实际更为年长。再加上缓慢、沉稳的声音,这让我想起张纪中版的《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大概率是饱经风霜、世外高人的角色。

曹名长:基金界的“扫地僧”

  记得2010年初的一次餐叙,正赶上深交所投教中心委托我和谢舒写的一本《深交所证券教室:基金投资20讲》刚刚出版,于是我还送了曹名长一本。特区报的王老师笑道,“你竟然送给基金经理一本怎么投资基金的书。”曹名长也尬笑道,“这不是挺好的嘛。”

  私下交流时,记者们一般都会缠着基金经理推荐股票。曹名长本不愿意多说,无奈记者们太执着,勉强说了一只“sdyb”,反复强调只是看看。当时我也没太注意。2011、2012年大盘表现并不理想,这只股票也跌了不少。但拉长时间看,到2020年,不到十年时间涨了大约15倍,大概也就是典型的曹名长风格吧。

  在新华基金时,曹名长与王卫东的投资风格迥异。在我看来,王卫东属于典型的“交易派”,比较注重分析市场热点,寻找市场中的交易性机会,投资组合的换手率也比较高。而曹名长几乎和王卫东是完全相反的风格,几近是教科书般的坚持价值投资信仰。他注重公司内在价值的发掘,而不是追逐热点和赛道。在大盘处于长期调整的那段时期,曹名长的业绩不太理想,但他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这在公募基金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作为投资总监的王卫东,能够长期包容曹名长另类的风格,也实属难能可贵了。

  熊市中,曹名长管理的基金表现也会随大盘调整,但拉长时间来看,价值投资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往往市场经历一个牛熊周期,指数回到原点,而他管理的产品净值又创了新高。

  据统计,新华优选分红在曹名长管理期间,9年的投资回报合计超过500%,年化回报超过22%,大幅跑赢大盘和业绩基准。这让曹名长声名鹊起,也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2015年,曹名长离开了奋斗九年的新华基金,加入中欧,这也体现出窦玉明的慧眼识人。在中欧基金的近十年间,曹名长不仅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业绩答卷,同时也带出了一支出色的团队。

  之所以认为曹名长的投资理念更偏重于传统和经典的价值投资理念,是因为他更加重视安全边际,或许是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

  通过媒体采访、直播以及基金定期报告,可以大致梳理出曹名长的投资理念:

  (1)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一直都在用低估值价值策略,相信未来低估值股票还会创造价值。

  (2)估值最经典的方法当属DCF(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缺陷是过于依赖折现率、永续增长率这些参数,自己会结合PB、PE这些传统的估值方法进行估值。

  (3)对于低估值股票的成长性,会选择从1到N的增长,把握性更高。

  (4)在选择赛道时,也关注成长,但更关注行业竞争格局的稳定性,有时行业低增速反而有可能是比较好的机会,因为便宜。

  (5)偏左侧交易,只要便宜就会买,当股价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卖。

  (6)一般不做仓位选择,除非泡沫特别大,选不到低估的股票。

  (7)行业配置比较分散,不同行业可能所处的盈利阶段不同,可以平滑波动。

  总结来看,曹名长不会追逐市场热点,不追求通过仓位调整战胜市场,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主要寻找低估值品种估值回归到合理位置的机会。所以,牛市的时候,他的业绩不会很领先,熊市的时候因为仓位不低、也不会排在前面,但拉长周期来看,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和容易,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在投资陷入阶段性困难的时候,动作会变形。这种变形,既受自身情绪、压力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与阻碍。所以说,曹名长的成功,一方面是自身的定力,另一方面,确实也要感谢新华与中欧两个东家的成就。

  如今的曹名长,正是作为投资家,特别是价值投资者的黄金年龄。

  虽然这位“扫地僧”淡出了公募圈,有些遗憾,但相信在未来投资世界里,他的身影依旧不会缺席,希望还能有机会向他讨教。

有话要说...